#以书之名#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。” 这是鲁迅对《史记》的至高评价。
《史记》,西汉司马迁撰,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,记载了自黄帝至西汉武帝太初间近3000年的历史。
《史记》向来被当作中国人的必读书,是“前四史”之首,又与《资治通鉴》并称“双璧”。也是中国文学史中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。
《史记》版本特别多,历史爱好者都会挑花了眼。很多人会习惯性选择中华书局或者上海古籍,因为最权威。但是这两个出版社的书,是最不可读的,至少对于普通读者是不适合的。
《史记》最好的版本,岳麓书社出版,韩兆琦注释的《史记》(评注本套装1-3册)(如图)。其特点:评析中肯、注释精准,充分吸收历代《史记》研究的学术成果,以及整理者多年潜心研究的心得,展现出很高的学术水准。
读者徜徉其中,可以毫无挂碍地在历史的长河中旅行。总之,岳麓书社版《史记(评注本)》是一部非常适合中等文化程度以上读者阅读的书。
比如,韩兆琦在点评项羽本纪时就说,作者以无限饱满的热情歌颂了 项羽在灭秦过程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,充分地肯定了他的历史作用;
而对于项羽在楚汉战争中由于他的政治理想落后,政策方路错误,以及他个人性格上的种种缺点所导致的最终失败,则寄予了极大的惋惜和同情。
作者的交代全面,评价准确。有人仅取一端,或扬之为千古英雄,或抑之为桀纣再世,都是非常偏颇的。
在艺术上,这是《史记》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,尤其对项羽这个形象的描写,非常生动传神,千载之下读之,仍觉虎虎有生气,历历如在目前。
在写吕不韦时,司马迁的态度与感情倾向是明显的。但吕不韦进怀孕之姬与公孙异人的事情,不见于《战国策》,且又与《春申君列传》所叙的事情雷同,故梁玉绳、郭嵩焘、钱穆、马非百等都认为是出于时人的附会。
且吕不韦自庄襄王元年为秦相,至始皇九年免职,前后为秦相十二年,而这段时间正是秦对东方诸国大举进攻,并逐步实现吞并的时代。而司马迁在列传中,竟只字未提吕不韦对于秦国的政治有何建树,这就未免过于偏狭,过于失之公正了。
马非百《秦集史》曰:“吕不韦之入秦,关系于秦之统一者实深且巨,策立之谋姑勿论,仅以人材一项言之,史称不韦食客三千人。
今观其所著《吕氏春秋》,包括儒家、墨家、法家、农家、兵家、阴阳家、道家、名家各派言论,集当代种种专门学者于一门,己无形取得今日所谓'智囊团’者之用。
况不韦乃东方大贾,其食客三千之中自亦必有不少富有之人,知识、金钱兼而有之,故能从事多方面之建设,秦代统一事业之得以完成,吕不韦之功实不在商鞅、张仪、范雎、李斯诸人之下也。”
此外,司马迁因为李陵辩护而获宫刑。韩兆琦经过考证认为,李陵并没有司马迁说的那么好,他高估了这个人,因其获刑有点冤。